门诊时间:08:30-17:30 成都市武侯大道双楠段217号
1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分期或者分型么?
答: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期依据发病的时间不同,可以分成急性期、亚急性期、慢性期和后遗症期。一般发病后7天内叫做急性期,超过30天称作慢性期,介于二者之间(8―30天)就是亚急性期,大约发病3―6个月左右患肢出现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症状时就进入后遗症期。所以在发病的急性期进行积极的治疗,预后最佳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型以血栓所处位置分三型。
1、周围型:N静脉以下的深静脉血栓形成,即膝关节以下、小腿里面的血栓;
2、中央型:髂股静脉血栓形成,即腹股沟韧带以上静脉血栓;
3、混合型: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,即整个下肢静脉充满血栓。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类型是股青肿或股白肿,这是下肢深静脉血栓中最严重的一种情况,当整个下肢静脉系统回流严重受阻时,组织张力极度增高,致使下肢动脉痉挛,肢体缺血甚至坏死。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必须马上手术取栓,挽救肢体。
2、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凝、溶栓、外科手术取栓等,就目前的资料看,为什么只有抗凝治疗是大家认可的标准治疗?
答:最新的国际ACCP(美国胸科医生协会)权威抗栓指南里将抗凝治疗推荐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治疗,而关于溶栓和手术取栓的问题,一直在医学界存有争议。在我国,许多人听到“溶栓”和“取栓”这个很有诱惑的字眼,就抱有很大的期望。其实这只是从字面上理解的理想状态而非必然的治疗结果。其原因有四:一是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滞后,对机化的血栓溶栓药物无效、手术无法取出;二是溶栓药物的出血风险很大,尤其是高龄病人可能发生致命性脑溢血和消化道出血;三是大量对比研究表明溶栓的治疗效果并不优于抗凝治疗;四是手术并无法将静脉里的血栓全部取出,而且手术创伤较大,破坏了已形成的侧枝循环。当然,对上面提到的特殊类型股青肿或股白肿必须首选手术取栓的。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,置管溶栓的开展是否可以减少并发症、提高治疗效果,还在进一步的经验积累中。从目前的临床结果来看,还是比较乐观,但要严格掌握指证。
3、哪些病人适合抗凝治疗,哪些不适合?
答:抗凝治疗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治疗,其作用在于防止血栓继续蔓延或形成新的血栓,给侧枝循环的开放缓解症状争取条件。大多数人群都可以采取抗凝治疗,但有以下情况的病人不适合抗凝治疗:想了解自己是否有血管疾病?点击→链接自测一下。
1、使用抗凝药物有禁忌或过敏者;
2、活动性内出血,包括严重的颅内、胃肠和泌尿道出血者;
3、最近有脑血管意外史者;
4、最近有严重的外伤者;
5、最近接受过大手术者;
6、严重的高血压病者;
7、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;
8、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者等。
成都川蜀血管病医院拥有 重点学科的良好人才团队,同时,医院引进了国际良好技术“ETVV静脉腔内综合治疗体系”,“智能腔内综合治疗体系”,针对血管类疾病有着、专业的治疗方法。
医院以“患者第1”为院训,始终坚持医院的公益性质,以“尽量满足患者合理化要求为中心”的服务理念落实到各项措施中,把维护人民的健康权益放到第1位,力求做到西南地区血管病标杆医院。想要了解更多治疗内容,可来电问诊028-87387736或点击网络问诊,线上询问专家,提前预约挂号就医更方便。
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,其主要症状包括疼痛、肿胀、皮肤改变等。以下是下肢静脉血栓的主要症状:
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,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。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,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。
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,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。然而,通过一些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。以下是几种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方法:
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血管疾病,如果不及时治疗,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危害。以下是下肢静脉血栓不治疗的潜在危害:
下肢动脉血栓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,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,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。了解下肢动脉血栓的症状和危害,可以帮助患者及时发现和治疗该疾病。
下肢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,其主要症状包括疼痛、肿胀、麻木、乏力等。以下将详细介绍下肢血栓的症状及其原因。
下肢静脉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,通常会影响到患者的腿部健康。除了及时就医和治疗外,合理的饮食也是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方面。下面将介绍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吃什么好的建议。
孕妇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病症,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。如果治疗不当或病情较重,可能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损害。因此,对于孕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,应及时就医,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。同时,还应注意...